|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誓言報復"卻遲遲未落地,伊朗的顧慮是什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距離前哈馬斯高級領導人哈尼亞在德黑蘭遭遇以色列刺殺已過去兩周時間。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誓言,伊朗有責任為哈尼亞的死“復仇”,但實際的報復行動至今仍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當地時間8月16日,卡塔爾、美國和埃及發布聯合聲明表示,過去48小時在多哈舉行了關於加沙地帶停火和被扣押人員釋放的密集談判,並提出了一項過渡性提案,未來幾天將繼續就細節的實施開展工作。

此前,伊朗高官曾透過媒體放風,若停火談判失敗或以色列拖延,就會發動襲擊。為何伊朗這一次的報復行動遲遲未見落地?伊朗政府高層存在哪些顧慮與掣肘?本輪停火談判的結果會如何影響地區形勢?


就相關問題,觀察者網對話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劉中民,帶來解讀。

觀察者網:過去兩周來,伊朗在哈尼亞遇刺事件上承諾的“報復”未見落地,您如何解讀這一現象?

劉中民:首先,我認為外界對於伊朗承諾“復仇”的認知與事實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部分媒體將伊朗報復的規模與程度定性的非常嚴重,甚至很誇張,認為伊朗以色列有可能走向大規模沖突,乃至引發中東地區的大戰。之前我也寫過評論,認為這種前景的可能性不大。

從一般意義上說,自從哈尼亞遇刺後,伊朗及支持者勢力的低烈度報復行動便已經啟動了,包括近期美國伊拉克、敘利亞的軍事基地遭遇零星打擊,真主黨武裝對以色列北部方向發動火箭彈與無人機襲擊等。這類沖突在不斷升級,可以說同伊朗以色列當前的矛盾有一定關系。當然,由伊朗直接發動的報復攻擊還沒有開始。


目前,伊朗把對以色列的報復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加沙停火談判聯系在一起,這相當於維持著靈活且開放的政策選項。如果談的順利、實現加沙停火,伊朗可以選擇不再報復;反過來,伊朗仍可以選擇采取報復行動。我認為,伊朗首先要占據道義層面的高地。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作為一個非阿拉伯國家,伊朗長期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反對以色列,這是一個重要的道義抓手。

當然,這一政策也存在較大問題,也就是伊朗並非選擇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而是選擇支持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等反美、反以力量,並與“輸出革命”相聯系,事實上這也是一種支持宗教政治組織反以色列的激進政策,並引發伊朗以色列的對抗不斷加劇。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伊朗遇刺身亡就是伊以長期對抗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伊朗因支持哈馬斯遭到的反噬。但伊朗目前沒有妥協退讓的余地。




8月1日,伊朗在首都德黑蘭為哈尼亞舉行悼念活動和葬禮游行。 視覺中國

其次,當前的形勢也體現了伊朗政策中靈活的一面。一方面在政策宣示上非常高調,另一方面,依然只見到零星有限的還擊。在未來可能報復的方式、程度等方面,伊朗掌握著主動選擇權,它可以選擇低烈度的還擊,或者中等烈度的還擊。但我認為,雙方爆發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並不存在。其理由有三。

首先是伊朗正處在一個內政外交的特殊時期。從前總統萊希遭遇墜機事故逝世,到新總統佩澤希齊揚剛剛完成就職典禮,這位代表改革派的總統希望奉行對內改革、對外緩和同西方國家關系的路線。

如果伊朗選擇在此時大規模地報復以色列,甚至是走向全面沖突,將很可能逆轉伊朗的新內政外交路線,導致改革無法推行下去,同美西方對話的大門也會徹底關閉。我想這不會是伊朗政府高層目前想看到的結果。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1 秒